濮阳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濮阳市支农资金管理办法的通知

作者:法律资料网 时间:2024-07-07 00:06:52   浏览:9006   来源:法律资料网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濮阳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濮阳市支农资金管理办法的通知

河南省濮阳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濮政办〔2007〕15号

濮阳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濮阳市支农资金管理办法的通知


各县(区)人民政府,高新区管委会,市人民政府有关部门:
根据省政府关于支农资金的管理使用规定和市政府原定支农资金的管理使用办法,结合财务管理新的规定与“三农”实际,新制定的《濮阳市支农资金管理办法》已经市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望结合实际,认真贯彻执行。



二○○七年二月十三日


濮阳市支农资金管理办法

设立支农资金是市委、市政府为加大对农业的扶持力度,推进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全市农业和农村经济繁荣的重要措施,更是发展现代农业,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关键。为确保我市支农资金合理使用,真正起到应有的作用,特制定以下管理办法:
一、支农资金使用范围
支农资金主要用于:
1.按照中央、省投资我市的农业基本建设项目要求需要市级配套的项目资金;
2.小型水利设施维修等;
3.农业综合开发(改造中低产田)配套资金;
4.农业名特优新农产品开发;
5.扶持农业结构调整项目;
6.绿色农业、无公害农产品生产等;
7.引进、推广农业高新技术(包括新型农机推广项目)以及与国外的农业经济技术合作项目;
8.扶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等;
9.国家一级畜牧疫病预防配套经费;
10.林业产业化;
11.农民工转移培训和对农民的实用技术培训经费;
12.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13.市政府决定的其它支付经费。
二、支农资金的使用原则
支农资金实行有偿与无偿相结合的原则。对社会效益、生态效益项目,一般采取无偿投资;对收益对象明确,在短期内能获得直接经济效益的项目,实行有偿使用办法,签订借款合同,专户管理,到期收回,并按有关规定收取资金占用费。
三、支农资金的申请报批程序
1.年初对支农资金的主要用项列出预算,报市政府主要领导审核同意后,以市农业农村工作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名义行文,由市发改委、财政局、农业局主要领导会签,政府主管领导审定签字后下达年度项目资金计划。
2.各申请单位按照计划,向濮阳市支农资金管理办公室呈报项目建议书、可行性报告等有关材料。
3.濮阳市支农资金管理办公室对申报项目组织论证、择优筛选和审核,提出初步意见,由主管副秘书长审核,然后报市政府主管副市长审批。凡属市政府安排的基本建设项目需支农资金配套的,按市发改委下达的计划依照支农资金使用审批程序办理;确立的所有项目均需填写项目责任书,一式四份,分别报濮阳市支农资金管理办公室、市发改委(属基建项目)、市财政局和项目主管单位留存。
4.按照中央、省投资要求,需市级配套的凭批文(原件)提出申请,经审核无误后按以上程序审批。
四、资金的拨付办法
根据年度项目计划或经认定的配套资金数额,项目主管单位使用资金的申请经主管副市长审批同意后,由市支农资金领导小组办公室备案,并填写拨款通知单,送市政府主管领导审签,项目主管单位根据拨款通知单到市财政局办理核拨项目资金。
五、支农资金的监督管理
1.濮阳市支农资金管理办公室下达的项目资金、配套资金,各县(区)和项目主管部门要及时落实兑现到项目承担单位。
2.项目资金实行专款专用,不得擅自变更使用用途;任何部门和单位不得以任何理由截留、挪用项目资金。对弄虚作假挪用项目资金的单位,财政部门应按市政府主管副市长的意见收回资金,并取消其今后申报资格,同时还要追究有关当事人和单位领导的责任。
3.濮阳市支农资金管理办公室在项目进行当中要对项目建设进度,资金使用等情况进行监督检查,项目单位应按照要求提供准确详细的资料,配合监督检查。
六、检查验收
1.项目承担单位要保质保量按时完成项目任务,并及时写出项目完成书,提请验收。
2.濮阳市支农资金管理领导小组办公室要及时组织对完成项目进行检查验收。对项目建设情况达不到进度和质量要求的,责成项目单位进行改正,所需资金自行解决。仍达不到要求的取消该单位今后申请支农资金资格。
七、附则
1.本办法自下发之日起执行。
2.本办法由濮阳市支农资金管理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解释。

濮阳市支农资金管理领导小组成员名单
组 长: 阮金泉(副市长)
副组长:李建国(市政府副秘书长)
毛海林(市农业局局长)
娄太成(市财政局副局长)
成 员:郑广玺(市农业局副局长)
李金明(市林业局副局长)
李相朝(市水利局副局长)
王子臣(市农机局局长)
潘顺恩(市发改委副主任)
濮阳市支农资金管理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市农业局,毛海林同志兼任办公室主任,翟俊尤(市发改委农经科)、赵广军(市财政局农财科)、张玲(市农业局项目科)为办公室工作人员。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澳大利亚政府关于一九七三年七月二十四日签署的贸易协定中增补仲裁条款的换函

中国政府 澳大利亚政府


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澳大利亚政府关于一九七三年七月二十四日签署的贸易协定中增补仲裁条款的换函


(签订日期1986年12月22日 生效日期1986年12月2日)
               中方去文

澳大利亚堪培拉
贸易部长
尊敬的约翰·道金斯
阁下:
  我荣幸地收到您一九八六年十二月二日就通过增补一条关于解决中澳实体间商业争议程序新条款的方式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澳大利亚政府于一九七三年七月二十四日在堪培拉签署的贸易协定的来函,内容如下:
  “我谨荣幸地提及我们两国政府代表就通过增补一条关于解决中澳实体间商业争议程序新条款的方式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澳大利亚政府于一九七三年七月二十四日在堪培拉签署的贸易协定(以下简称协定)所进行的会谈。
  上述会谈旨在加强中华人民共和国与澳大利亚之间的友好关系,并促进两国贸易的发展。
  根据会谈情况,我现在荣幸地代表澳大利亚政府提议,下述条款将作为第八条甲款增补到协定中:
  第八条 甲款
  缔约双方对两国的商号、公司和贸易组织间签订的合同所引起的或与其有关的任何争议,鼓励其通过友好协商、调解或其他双方均可接受的方式迅速、公平、合理地解决。
  如果此类争议按照上述任何一种方式不能迅速解决,争议双方可以根据合同规定的条款或仲裁协议提请仲裁解决。此类仲裁可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澳大利亚或争议双方均可接受的第三国的仲裁机构进行。
  仲裁采用各该仲裁机构的仲裁程序规则,也可以在争议双方和仲裁机构同意的情况下,采用联合国推荐的联合国国际贸易法委员会仲裁规则,或其它国际仲裁规则。
  缔约双方应保证由被申请执行仲裁裁决的国家主管当局,根据适用的法律和规章,承认并执行仲裁裁决。
  如上述内容符合两国代表在会谈中所达成的立场,我谨荣幸地进一步提议,本函及您的确认函即构成我们两国政府间的一项协议及其证据,并自您复函之日起生效。”
  我谨荣幸地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确认,上述内容符合两国代表在会谈中所达成的立场,并同意您的来函及本复函将构成我们两国政府间对修改该协定所达成的一项协议及其证据,自本复函之日起生效。
  阁下,请接受我最崇高的敬意。

                         郑拓彬(签字)
                         中华人民共和国
                        对外经济贸易部部长
                     一九八六年十二月二十二日于北京
               对方来文

中华人民共和国
对外经济贸易部部长
郑拓彬阁下
阁下:
  我谨荣幸地提及我们两国政府代表就通过增补一条关于解决中澳实体间商业争议程序新条款的方式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澳大利亚政府于一九七三年七月二十四日在堪培拉签署的贸易协定(以下简称协定)所进行的会谈。照会全文如下:
  (内容见我方去文)
  顺致最崇高的敬意。

                        约翰·道金斯(签字)
                         澳大利亚贸易部长
                      一九八六年十二月二日于堪培拉

辽宁省取水许可制度实施细则(修正)

辽宁省人民政府


辽宁省取水许可制度实施细则(修正)
辽宁省人民政府


(1994年10月6日辽宁省人民政府令第46号发布 1997年12月26日辽宁省人民政府令第87号修订)


第一条 根据国务院发布的《取水许可制度实施办法》(以下简称《办法》)的规定,结合我省实际情况,制定本细则。
第二条 省、市、县(含县级市、区,下同)水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取水许可制度的组织实施和监督管理。
第三条 下列取水应当依照《办法》和本细则申请取水许可证:
(一)直接从江河、天然沼泡或者地下取水的;
(二)在供水水库(水库正常高水位以下,下同)及其下游河道两堤之间(无河堤的平原区在距河槽两边各500米内,山丘区在河道漫滩地内,下同)和灌区内,供水期间外取水的;
(三)农业抗旱应急取水工程转为正常灌溉工程取水的;
(四)矿井、矿坑生产抽排地下水转为正常利用的。
第四条 下列少量取水不需要申请取水许可证:
(一)家庭生活、畜禽饮用取水,每户年取水量500立方米以下(不含本数,下同)的;
(二)农业灌溉取水,年取地表水4000立方米以下或者地下水3000立方米以下的;
(三)其他用途取水(营业性取水除外),年取地表水3000立方米以下或者地下水2500立方米以下的。
第五条 在省管江河及其主要一级支流和地下水超采区、海水倒灌区、下辽河平原南部地区的取水顺序,由省水行政主管部门会同省地质矿产行政主管部门和城市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提出,报省人民政府批准。
第六条 新建、改建、扩建的建设项目,需要申请或者重新申请取水许可的,建设单位应当在报送建设项目设计任务书前,向县以上水行政主管部门提出取水许可预申请;需要取用城市规划区内地下水的,在向水行政主管部门提出取水许可预申请前,必须经城市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审核
同意并签署意见。
建设单位在提出取水许可预申请前,必须由有水文、水资源调查评价资格的单位进行水资源论证。取地下水的,应当先经水行政主管部门会同地质矿产行政主管部门划定水文地质勘察范围后,方可按照有关规定进行水文地质勘探,水文地质勘察报告必须经省地质矿产行政主管部门审定

建设单位在报送建设项目设计任务书时,应当附具水行政主管部门的书面意见,对未附具水行政主管部门书面意见的,计划行政主管部门不予审批。
第七条 对取水许可预申请,城市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应当从城市节约用水和市建设规划、供水设施局方面进行审核;地质矿产行政主管部门,应当从地下水水文地质条件,可开采量和对水文地质环境影响方面进行审核。
第八条 建设项目经批准后,建设单位应当持建设项目设计任务书等有关批准文件向县以上水行政主管部门提出取水许可申请;需要取用城市规划区内地下水的,应当经城市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审核同意并签署意见后,由水行政主管部门审批。大中型建设项目、供水水源地日取地下水1?
蛄⒎矫滓陨系娜∷砜缮昵耄Φ本刂士蟛姓鞴懿棵派蠛送獠⑶┦鹨饧螅姓鞴懿棵欧娇缮笈?
第九条 取水许可预申请书、取水许可申请书,由建设单位向拟建取水工程所在县或者市水行政主管部门领取。
第十条 建设单位在提出取许可预申请时,应当提交下列文件:
(一)取水许可预申请书;
(二)建设项目建议书的简要说明;
(三)拟建供水水源地的水资源论证报告或者水文地质勘察报告。
第十一条 建设单位在提出取水许可申请时,应当提交下列文件:
(一)取水许可申请书;
(二)大中型建设项目、供水水源地的水资源论证报告或者水文地质勘察报告的审查意见;
(三)经计划行政主管部门或者有关行政主管部门批准的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或者设计任务书;
(四)取水许可申请与第三者有利害关系时,第三者的承诺书或者其他文件。
第十二条 水行政主管部门应当自收到取水许可预申请或者取水许可申请之日起60日内决定批准或者不批准;对急需取水的应当在30日内决定批准或者不批准。对申请书内容填写不明或者提交的文件不完备的,水行政主管部门应当自收到申请之日起15日内通知申请人补正,申请
人应当自收到补正通知之日起30日内补正,逾期不补正的,其取水许可预申请或者取水许可申请无效。水行政主管部门应当自收到补正报告之日起60日内决定批准或者不批准。
需要先经地质矿产行政主管部门、城市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审核的,按照《办法》第十六条第二款的规定执行。
第十三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属于急需取水:
(一)已投产的建设项目,因原有水源发生变化,不能满足用水要求,急需新建、改建、扩建水源的;
(二)限期选址立项的重点建设项目急需确定取水方案的;
(三)国家对建设项目的实施有特殊要求的。
对前款第(二)、(三)项规定的急需取水,在报送建设项目建议书前,尚未进行水资源论证,但又要求明确取水意向的,水行政主管部门可以根据水源条件临时出具取水意向书。
第十四条 计划行政主管部门或者有关行政主管部门对水行政主管部门批准的取水量、取水地点、取水方式、退水地点需要作变动时,应当征得原审批部门的同意,建设单位必须重新办理取水许可申请。
第十五条 取水许可实行分级审批、发证和管理:
(一)在省管江河干流取地表水或者日平均取地下水1万立方米以上的,经取水口所在市水行政主管部门初审,由省水行政主管部门审批、发证和管理;
(二)在省管江河一级支流上取地表水的,由市水行政主管部门审批、发证和管理,日取水5000立方米以上的,应当事先征得省水行政主管部门同意;
(三)在市管河流上取地表水或者日平均取地下水1万方米以下至3000立方米以上的,经取水口所在县水行政主管部门初审,由市水行政主管部门审批、发证和管理;
(四)在县管河流上取地表水或者日平均取地下水3000立方米以下的,由县水行政主管部门审批、发证和管理;
(五)跨市、县取水的,在征求取水口所在市或者县水行政主管部门意见后,由共同的上一级水行政主管部门审批、发证,由取水口所在市、县水行政主管部门管理;
(六)日平均取上第三系地下水3000立方米以下的,经取水口所在县水行政主管理部门初审,由市水行政主管部门审批、发证和管理。
取用地下水,需要先经地质矿产行政主管部门、城市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审核的,应当先经其审核签署意见后,方可按照前款规定的审批权限由水行政主管部门审批、发证和管理。
上级水行政主管部门可以委托下级水行政主管部门对取水许可证实行日常监督管理。
第十六条 在省管供水水库供水其间内取水的,由省水行政主管部门审批,水库管理单位发给供水证(卡)并进行管理。
在市、县管供水水库供水期间内取水的,每日取水2万立方米以上的,由省水行政主管部门审批;每日取水2万立方米以下至5000立方米的,由市水行政主管部门审批;每日取水5000立方米以下的,由县水行政主管部门审批;水库管理单位发给供水证(卡)并进行管理。
第十七条 在国境边界河流、省际边界河流、跨省(自治区)河流的指定河段限额以上的取水,应当先经省水行政主管部门初审,报国务院水行政主管部门或者其授权的流域管理机构审批取水许可申请,发放取水许可证。
第十八条 经水行政主管部门同意的取水许可预申请,自同意之日起一年内建设项目未立项的,其取水许可预申请自行失效。建设单位仍需取水的,应当重新提出取水许可预申请。
第十九条 取水工程竣工投产前,取水单位和个人应当到取水口所在市或者县水行政主管部门领取并填报取水登记表,由审批取水许可的水行政主管部门审验合格后,发给取水许可证。
第二十条 取水许可证持有人应当在每年10月末以前向取水口所在市或者县水行政主管部门报送下年度用水计划;在下年度1月末以前报送年度用水总结;取用地下水的,应当将年度用水计划和总结抄报地质矿产行政主管部门;在城市规划区内取水的,应当将年度用水计划和总结同
时抄报城市建设行政主管部门。
第二十一条 对擅自取水的,由取水口所在市或者县水行政主管部门责令停止取水。对擅自凿井的,由水行政主管部门责令停止凿井,对不听劝阻的,可以封井。
第二十二条 本细则施行前,已经取水的单位和个人,必须自本细则发布之日起60日内,到取水口所在县或者市水行政主管部门登记,经审查核定后,发给取水许可证。逾期不登记的,水行政主管部门有权停止其取水。
第二十三条 本细则执行中的具体问题由省水行政主管部门负责解释。
第二十四条 本细则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1994年10月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