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事部、财政部、交通部关于1999年调整交通部所属海上救捞、港监、内河航道、航政等水上作业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工资标准的通知

作者:法律资料网 时间:2024-06-16 23:42:42   浏览:8015   来源:法律资料网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人事部、财政部、交通部关于1999年调整交通部所属海上救捞、港监、内河航道、航政等水上作业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工资标准的通知

人事部 财政部 交通部


人事部、财政部、交通部关于1999年调整交通部所属海上救捞、港监、内河航道、航政等水上作业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工资标准的通知
人事部 财政部 交通部



根据党中央、国务院关于调整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工资标准的决定和《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人事部财政部关于调整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工资标准和增加离退休人员离退休费三个实施方案的通知》(国办发〔1999〕78号)精神,结合水上作业事业单位的实际情况,现将调整交
通部所属海上救捞、港监、内河航道、航政等水上作业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工资标准的有关问题通知如下:
一、从1999年7月1日起,调整交通部所属海上救捞、港监、内河航道、航政等水上作业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职务工资标准(调整后的工资标准见附表一至八)。工资构成中固定部分调整后,活的部分按国家规定的工资构成比例相应提高,水上作业津贴和艰苦岛屿作业津贴也按国
家规定的比例相应提高。
二、交通部所属海上救捞、港监、内河航道、航政等水上作业事业单位新参加工作人员的见习期工资标准和初期工资标准相应提高。提高后的见习期工资标准和初期工资标准分别为:初中毕业生每月306元(含见习岗位津贴,下同),高中、中专毕业生每月322元,大学专科毕业
生每月347元,大学本科毕业生每月363元,获得双学士学位的大学本科毕业生(含学制为六年以上的大学本科毕业生)、研究生班毕业和未获得硕士学位的研究生每月386元,获得硕士学位的研究生每月415元。
新参加工作的普通船员、潜水员和水上作业的技术工人学徒期工资待遇调整为306元(含见习岗位津贴)。
附表一:交通部门事业单位海上船舶船员专业技术职务岗位工资标准表
---------------------------------------------------
| | 职 务 工 资 标 准
| 职务等级 |---------------------------------
|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八 |九 |十 |十一|
|----------------|--|--|--|--|--|--|--|--|--|--|--|
| 船 长 |391 |416 |441 |466 |491 |523 |555 |587 |619 |651 |683 |
|----------------|--|--|--|--|--|--|--|--|--|--|--|
| 轮机长 |361 |383 |405 |427 |449 |474 |499 |524 |549 |574 |599 |
|----------------|--|--|--|--|--|--|--|--|--|--|--|
| 大副、大管轮、 |330 |348 |366 |384 |408 |432 |456 |480 |504 |528 |552 |
| 通用电机员、通用报务员 | | | | | | | | | | | |
|----------------|--|--|--|--|--|--|--|--|--|--|--|
|二副、二管轮、一等电机员、一等报|295 |311 |327 |343 |363 |383 |403 |423 |443 |463 |483 |
| 务员、主任管事 | | | | | | | | | | | |
|----------------|--|--|--|--|--|--|--|--|--|--|--|
|三副、三管轮、二等电机员、二等报|270 |284 |298 |312 |330 |348 |366 |384 |402 |420 |438 |
| 务员、材料员、会计员、管事 | | | | | | | | | | | |
---------------------------------------------------
| 三级船组
-----------------------------
| 二级船组
--------------------------
| 一级船组
-----------------------
| 特级船组
--------------------

单位:元/月
---------------

--------------|
十二|十三|十四|十五|十六|
--|--|--|--|--|
715 |747 |779 |811 | |
--|--|--|--|--|
624 |649 |674 |699 |724 |
--|--|--|--|--|
576 |600 |624 |648 | |
| | | | |
--|--|--|--|--|
503 |523 |543 |563 | |
| | | | |
--|--|--|--|--|
456 |474 |492 | | |
| | | | |
---------------
附表二:交通部门事业单位海上船舶普通船员职务岗位工资标准表
-----------------------------------------------------
| | 职 务 工 资 标 准
| 职务等级 |------------------------------
| |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八| 九| 十|
|---------------------|--|--|--|--|--|--|--|--|--|--|
|水手长、救捞长、机工长、1000吨以上 |310 |326 |342 |358 |378 |398 |418 |438 |458 |478 |
| 驳船驾长、正驾驶、正司机 | | | | | | | | | | |
|---------------------|--|--|--|--|--|--|--|--|--|--|
|副水手长、1000吨以上驳船副驾长、大 |295 |311 |327 |343 |363 |383 |403 |423 |443 |463 |
| 厨、捞工、正驾驶、正司机 | | | | | | | | | | |
|---------------------|--|--|--|--|--|--|--|--|--|--|
|1000吨以下驳船正副驾长、副驾驶、副司机、 |271 |285 |299 |313 |331 |349 |367 |385 |403 |421 |
|一水、一级机工、一级电工、二厨、木匠、捞工| | | | | | | | | | |
|---------------------|--|--|--|--|--|--|--|--|--|--|
| 二水、二级机工、二级电工、加油工、 |249 |261 |273 |285 |301 |317 |333 |349 |365 |381 |
| 捞工、服务员、三厨 | | | | | | | | | | |
-----------------------------------------------------
注:普通船员不分船组、其工资标准统一按表列标准执行。

单位:元/月
------------

-----------|
十一|十二|十三|十四|
--|--|--|--|
498 |518 |538 |558 |
| | | |
--|--|--|--|
483 |503 |523 |543 |
| | | |
--|--|--|--|
439 |457 |475 |493 |
| | | |
--|--|--|--|
397 |413 |429 |445 |
| | | |
------------
附表三:交通部门事业单位内河船舶船员专业技术职务岗位工资标准表
------------------------------------------------
| | 职 务 工 资 标 准
| 职务等级 |------------------------------
| |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八| 九| 十|
|----------------|--|--|--|--|--|--|--|--|--|--|
| 船 长 |347 |372 |397 |422 |447 |472 |504 |536 |568 |600 |
|----------------|--|--|--|--|--|--|--|--|--|--|
| 轮机长 |319 |341 |363 |385 |407 |429 |454 |479 |504 |529 |
|----------------|--|--|--|--|--|--|--|--|--|--|
| 大副、大管轮、通用电机员、 |294 |312 |330 |348 |366 |390 |414 |438 |462 |486 |
| 通用报务员 | | | | | | | | | | |
|----------------|--|--|--|--|--|--|--|--|--|--|
| 二副、二管轮、一等电机员、 |267 |283 |299 |315 |331 |351 |371 |391 |411 |431 |
| 一等报务员 | | | | | | | | | | |
|----------------|--|--|--|--|--|--|--|--|--|--|
| 三副、三管轮、二等电机员、 |243 |257 |271 |285 |299 |317 |335 |353 |371 |389 |
| 二等报务员、管事 | | | | | | | | | | |
------------------------------------------------
| 四级船组
-----------------------------
| 三级船组
--------------------------
| 二级船组
-----------------------
| 一级船组
--------------------

单位:元/月
------------------

-----------------|
十一|十二|十三|十四|十五|十六|
--|--|--|--|--|--|
632 |664 |696 |728 |760 | |
--|--|--|--|--|--|
554 |579 |604 |629 |654 |679 |
--|--|--|--|--|--|
510 |534 |558 |582 |606 |630 |
| | | | | |
--|--|--|--|--|--|
451 |471 |491 |511 |531 |551 |
| | | | | |
--|--|--|--|--|--|
407 |425 |443 |461 |479 | |
| | | | | |
------------------
附表四:交通部门事业单位内河船舶船员专业技术职务岗位工资标准表
-------------------------------------------------------
| | 职 务 工 资 标 准
| 职务等级 |------------------------------
| |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八| 九| 十|
|-----------------------|--|--|--|--|--|--|--|--|--|--|
|水手长、救捞长、正驾驶、正司机、1000吨以上 |294 |310 |326 |342 |362 |382 |402 |422 |442 |462 |
|驳船驾长、疏浚工长、管线工长、电工长、机工长 | | | | | | | | | | |
|-----------------------|--|--|--|--|--|--|--|--|--|--|
| 副水手长、正驾驶、正司机、1000吨以上 |282 |298 |314 |330 |350 |370 |390 |410 |430 |450 |
| 驳船副驾长、大厨、疏浚副工长 | | | | | | | | | | |
|-----------------------|--|--|--|--|--|--|--|--|--|--|
|副驾驶、副司机、千吨以下驳船正副驾长、一水、 |259 |273 |287 |301 |319 |337 |355 |373 |391 |409 |
|一级机工、一级电工、二厨、管线工、疏浚工、机匠| | | | | | | | | | |
|-----------------------|--|--|--|--|--|--|--|--|--|--|
| 二水、二级机工、二级电工、疏浚工、管线工、 |238 |250 |262 |274 |290 |306 |322 |338 |354 |370 |
| 服务员、三厨、加油工 | | | | | | | | | | |
-------------------------------------------------------
注:1、普通船员不分船组,其工资标准统一按表列标准执行
2、五等船组(50总吨以下或36.8千瓦以下)的内河船舶驾驶、司机执行表列相应的职务等级工
资标准。

单位:元/月
------------

-----------|
十一|十二|十三|十四|
--|--|--|--|
482 |502 |522 |542 |
| | | |
--|--|--|--|
470 |490 |510 |530 |
| | | |
--|--|--|--|
427 |445 |463 |481 |
| | | |
--|--|--|--|
386 |402 |418 |434 |
| | | |
------------
附表五:交通部门事业单位海上潜水员职务岗位工资标准表
单位:元/月
---------------------------------------------------
| | 职 务 工 资 标 准 |
|职务等级 |-------------------------------------------|
|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六 | 七 | 八 | 九 | 十 | 十一|
|-----|---|---|---|---|---|---|---|---|---|---|---|
|一级潜水员|498|528|558|588|618|648|678|708|738|768|798|
|-----|---|---|---|---|---|---|---|---|---|---|---|
|二级潜水员|353|378|403|428|453|478|503|528|553|578|603|
|-----|---|---|---|---|---|---|---|---|---|---|---|
|助理潜水员|295|315|335|355|375|395|415|435|455|475|495|
---------------------------------------------------
注:1、本工资标准适用于专门从事海上救捞深潜作业的潜水员
2、潜水长执行一级潜水员的工资标准,潜水监督执行表列528至798元的工资标准。
附表六:交通部门事业单位内河潜水员职务岗位工资标准表
单位:元/月
---------------------------------------------------
| | 职 务 工 资 标 准 |
|职务等级 |-------------------------------------------|
|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六 | 七 | 八 | 九 | 十 | 十一|
|-----|---|---|---|---|---|---|---|---|---|---|---|
|一级潜水员|445|475|505|535|565|595|625|655|685|715|745|
|-----|---|---|---|---|---|---|---|---|---|---|---|
|二级潜水员|321|346|371|396|421|446|471|496|521|546|571|
|-----|---|---|---|---|---|---|---|---|---|---|---|
|助理潜水员|270|290|310|330|350|370|390|410|430|450|470|
---------------------------------------------------
注:1、本工资标准适用于专门从事内河救捞潜水作业的潜水员。
2、潜水长执行一级潜水员的工资标准。
附表七:交通部门事业单位水上作业管理人员职务岗位工资标准表
--------------------------------------------------------
| | 职 务 工 资 标 准
| 职 务 等 级 |---------------------------------
| |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八| 九| 十|十一|
|---------------------|--|--|--|--|--|--|--|--|--|--|--|
|航道、导航段长,工程主任,管线、水工、 | | | | | | | | | | | |
| 爆破队长,监督站站长,导航台台 | | | | | | | | | | | |
| 长,指向标站站长,收发信台台长, |319 |337 |355 |373 |397 |421 |445 |469 |493 |517 |541 |
|三合一灯塔主任,灯塔主任,测量队(分队)长| | | | | | | | | | | |
|---------------------|--|--|--|--|--|--|--|--|--|--|--|
|航道、导航副段长,工程副主任,管线、 | | | | | | | | | | | |
|水工、爆破副队长,值班闸长,监督站副 | | | | | | | | | | | |
|站长,导航台副台长,指向标站副站长, |300 |316 |332 |348 |368 |388 |412 |436 |460 |484 |508 |
|收发信台副台长,三合一灯塔副主任, | | | | | | | | | | | |
|灯塔副主任,测量队副队(副分队)长 | | | | | | | | | | | |
|---------------------|--|--|--|--|--|--|--|--|--|--|--|
| 站、台、段、队管理人员 |269 |283 |297 |311 |329 |347 |365 |383 |401 |419 |437 |
--------------------------------------------------------

单位:元/月
------------

-----------|
十二|十三|十四|十五|
--|--|--|--|
| | | |
| | | |
565 |589 |613 |637 |
| | | |
--|--|--|--|
| | | |
| | | |
532 |556 |580 |604 |
| | | |
| | | |
--|--|--|--|
455 |473 |491 | |
------------
附表八:交通部门事业单位水上作业工人职务岗位工资标准表

---------------------------------------------------------
| | 职 务 工 资 标 准
| 职务等级 |---------------------------------
| |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八| 九| 十|十一|
|----------------------|--|--|--|--|--|--|--|--|--|--|--|
|航道、绞滩站长,钻探、爆破、测量、整治、 | | | | | | | | | | | |
|机械维修工长,船闸机械(电气)运行工长,维修|294 |310 |326 |342 |362 |382 |402 |422 |442 |462 |482 |
|工长,充电工长,灯塔长,定时、发射主任 | | | | | | | | | | | |
|----------------------|--|--|--|--|--|--|--|--|--|--|--|
|航道、绞滩副站长,钻探、爆破、测量、整治、 | | | | | | | | | | | |
|机械维修副工长,信号台长、船闸机械(电气) |282 |298 |314 |330 |350 |370 |390 |410 |430 |450 |470 |
|运行副工长,维修副工长,充电副工长 | | | | | | | | | | | |
|----------------------|--|--|--|--|--|--|--|--|--|--|--|
|信号台副台长,一级航标员,钻探、爆破、测量、| | | | | | | | | | | |
|整治、机械维修、线务、船闸机械(电气)运行、|259 |273 |287 |301 |319 |337 |355 |373 |391 |409 |427 |
|机务、定时、发射、充电、机电员,值机员 | | | | | | | | | | | |
|----------------------|--|--|--|--|--|--|--|--|--|--|--|
|二级航标员,信号、钻探、爆破、测量、整治、 | | | | | | | | | | | |
|机械维修、线务、船闸机械(电气)运行、导航 |238 |250 |262 |274 |290 |306 |322 |338 |354 |370 |386 |
|机务、充电、定时、发射、机电工,水工 | | | | | | | | | | | |
---------------------------------------------------------

单位:元/月
---------

--------|
十二|十三|十四|
--|--|--|
| | |
502 |522 |542 |
| | |
--|--|--|
| | |
490 |510 |530 |
| | |
--|--|--|
| | |
445 |463 |481 |
| | |
--|--|--|
| | |
402 |418 |434 |
| | |
---------



1999年11月1日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鞍山市城市建设档案管理办法

辽宁省鞍山市人民政府


鞍山市城市建设档案管理办法

 (1996年3月14日 鞍山市人民政府令第47号)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了加强全市城市建设档案的管理,有效地保护和利用城市建设档案,为改革开放和城市现代化建设服务,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和建设部《城市建设档案管理暂行规定》等有关法规、规章,结合本市情况,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城市建设档案,是指在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中形成的,具有保存价值的各种文字、图表、声像等不同载体形式的文件材料。


  第三条 各级人民政府和有关部门应当加强对城市建设档案工作的领导,把城市建设档案事业列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列入有关规章制度和有关人员的职责。


  第四条 城市建设档案工作要按照统一领导、分级管理的原则,建立以城市建设档案馆为中心,各有关单位档案室为基础的城市建设档案网络,保证城市建设档案的完整、准确、系统、安全和有效利用。

第二章 档案机构及其职责





  第五条 鞍山市城乡建设委员会(下称市建委)主管全市城市建设档案管理工作。鞍山市城市建设档案管理处具体负责全市城建档案管理工作,业务上受市档案行政管理部门监督和指导。


  第六条 市城市建设档案管理处主要职责是:
  (一)贯彻执行城建档案工作的法规、方针和政策,制定城市建设档案工作的规章制度;
  (二)制定本行政区域内的城市建设档案事业发展规划,业务标准和技术规范,并组织实施;
  (三)对本行政区域内的城建档案馆和有关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和其它组织的城市建设档案工作,进行监督和指导;
  (四)组织并指导本行政区域内的城市建设档案理论和科学技术研究,档案保护、档案教育、档案宣传、经验交流以及城市建设档案干部的培训工作;
  (五)参加重点工程和地下管线工程竣工验收。


  第七条 形成城市建设档案的各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和其它组织,负责统一管理本单位的城市建设档案,按规定向市城市建设档案馆移交城市建设档案,定期向城建档案管理部门报送城建档案统计报表。


  第八条 城建档案馆的基本任务:
  (一)接收和保管本城市重要的需永久和长期保管的城建档案资料;
  (二)对接收进馆的档案资料进行科学管理,积极开展利用工作,为城市各项工作服务;
  (三)根据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和科研工作的需要,开展编研工作;
  (四)根据城市建设工作的需要,做好有关资料的收集、整理、保管、利用工作,使城建档案馆成为城建档案资料的储存、利用、咨询、交流服务中心。

第三章 城市建设档案的范围和竣工图的管理





  第九条 市城市规划区范围内的下列档案,属于城市建设档案:
  (一)城市规划、土地档案;
  (二)城市勘察、测绘档案;
  (三)城市建设管理档案;
  (四)道路、桥梁、隧道、涵洞、排水等市政设施档案;
  (五)给水、供热、供电、电信、广播电视、照明、公共交通和环境卫生等公用设施档案;
  (六)铁路、公路、航空等交通运输工程档案;
  (七)工业建筑、民用建筑设计工程档案;
  (八)房地产档案;
  (九)园林绿化、名胜古迹档案;
  (十)城市防地震(含地震)防水灾(含水利工程)防火灾,防污染(含环境保护)防空等防灾档案;
  (十一)军事工程档案;
  (十二)县区、村镇建设档案;
  (十三)城市建设科研档案;
  (十四)地下管线档案;
  (十五)城市建设声像档案;
  (十六)城市建设名人档案。


  第十条 凡在城市规划区内的新建、改建、扩建续建工程,特别是地下建筑、管线结构、井巷、峒室、桥梁、遂道、水坝以及设备安装等隐蔽部位,都要编制竣工图。


  第十一条 编制竣工图要执行以下要求:
  (一)编制竣工总平面图和管线工程竣工图要采用城市统一坐标系和高程系实测数据,比例尺为五百分之一;
  (二)图纸与文字数据修改后,要文图一致,与工程实际相符;
  (三)利用施工图改绘竣工图时必须是图面清晰的新兰图;
  (四)基础工程和地下管线工程必须重新绘制竣工图;
  (五)竣工图一律加盖“竣工图”标志;
  (六)大型工业与民用建筑工程,隐蔽工程应附有工程照片和实况录像等档案材料;
  (七)编制竣工图必须坚持在施工过程中按照工程实体同时进行,不得事后伪造;
  (八)大中型建设项目竣工图要编制一式四套,除使用单位留使外,要报送主管单位档案室、市城市档案馆和国家有关部门各一套。


  第十二条 工程的建设和施工单位在签定合同时,要明确编制竣工图的责任和期限,并作为工程验收条件之一。竣工图不完整、不准确、不符合归档要求的,不能交工验收。


  第十三条 工程档案保证金的交纳与管理:
  (一)城市规划区内的一切建设工程、管线工程,要向城市建设档案馆交纳工程档案保证金,其标准为单项工程概算总投资额的百分之二,单项工程概算总投资在一千万元以上的为百分之一,最高限额为十五万元;
  (二)工程档案保证金由城建档案馆专户存储,不准挪作他用,其利息用于城建档案事业发展基金;
  (三)工程档案保证金要于工程项目审批前交纳,否则,规划管理部门不予办理建筑执照许可证;
  (四)工程档案按期报送并经验收合格的保证金如数退还,逾期报送经验收合格的没收保证金的20-50%,逾期报送经验收不合格的责令重新报送并没收保证金的50-80%,没收的款项用于工程竣工档案的补测,补绘。

第四章 城市建设档案的管理





  第十四条 城市建设档案,实行由工程技术部门平时立卷归档制度。小型工程竣工后及时归档;大中型工程、设备仪器安装工程和科研项目按阶段立卷。工程技术部门要做好工程技术文件的形成、积累、整理和归档工作。


  第十五条 向城建档案馆报送的城建档案必须是内容完整,准确,图形清晰,字迹工整的原件。


  第十六条 依据各类城建档案的形成规律和利用需要,各种建筑工程和管线工程的档案要于工程竣工后六个月内移交城建档案馆;城市基础材料、规划、土地、房产、环保、城建、公用、人防、设计、科研等档案自形成之日起在本单位保管二年后移交城建档案馆。


  第十七条 中直、省直以及其他驻鞍机关、团体部队、事业单位,应按规定向市城市建设档案馆移交建设工程和管线工程档案。


  第十八条 凡向城市建设档案馆移交建设工程档案的单位,应建立健全图纸更改、补充制度,更改、补充图纸,必须履行审批手续,并向城市建设档案馆补交变更图。


  第十九条 城市建设档案管理部门或单位要做好接收、收集城市建设档案工作,对接收的档案应及时分类、登记、鉴定、整理、编目和排列上架。


  第二十条 城市建设档案管理部门或单位应建立健全接收、鉴定、保管、统计、借阅、保密、安全等项制度和岗位责任制度。


  第二十一条 城市建设档案管理部门或单位应健全检索工具,编写参考资料,研制综合或专题信息软件,开发信息资源,进入市场经济,做到超前、优质、高效地为社会服务。


  第二十二条 城市建设档案管理部门或单位要有适应需要的专用库房,设有防火、防盗、防潮、防晒、防尘、防污染、防虫蛀、防高温等设施,确保档案安全。


  第二十三条 城市建设档案管理部门或单位应定期检查城市建设档案安全情况,对破损、变质、褪色、字迹变形、线条不清的档案要采取补救措施,进行修裱、复制。对失、泄密的要及时查清责任,及时处理,确保档案完好无损。


  第二十四条 销毁城市建设档案应指定专人负责,登记造册,经城市建设档案管理部门复核,单位领导审定后,报上级主管机关备案,防止错销和失密。

第五章 奖励与处罚





  第二十五条 在城建档案的收集、整理、保护和提供利用等方面成绩显著的单位或个人,由各级人民政府给予奖励。


  第二十六条 有下列行为之一,根据情节轻重,市城建档案管理部门可以建议直接责任者所在单位对其给予行政处分;对造成损失的,可以根据档案的价值和数量,责令赔偿损失;对触犯刑律的依法追究其刑事责任:
  (一)工程竣工后,未如期移交城市建设档案的;
  (二)拒绝向城市建设档案馆(室)移交的或移交的档案不符合质量要求的;
  (三)编制的竣工图与建筑工程不符的;
  (四)泄露城市建设档案机密的;
  (五)造成城市建设档案损坏、丢失的;
  (六)不交纳工程保证金的。


  第二十七条 城建档案管理工作人员未经批准擅自提供、抄录、公布、限制、利用的重要城建档案内容或因玩忽职守造成损失的,亦应按上述规定给予以严肃处理。

第六章 附则




  第二十八条 海城市、台安县、岫岩县可根据本办法制定具体实施方法。


  第二十九条 本办法实施中的具体问题由鞍山市城乡建设委员会负责解释。


  第三十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财政部关于深化地方国库集中收付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

财政部


财政部关于深化地方国库集中收付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

2007年5月21日 财库[2007]51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财政厅(局):
国库集中收付制度改革是我国财政管理改革的重要内容,目标是通过制度创新,建立现代国库管理制度。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提出了一系列要求,做出了整体部署。2001年以来,各地按照国务院批准的《财政国库管理制度改革方案》(财库〔2001〕24号),结合本地实际,周密部署,精心组织,积极推进,取得了重大进展和显著成效,明显提高了财政资金的安全性、规范性和有效性,基本确立了国库集中收付制度在财政财务管理中的基础地位。目前改革处于深化和完善的关键阶段,需要进一步推进制度创新,有效解决改革面临的深层次问题,促进相关改革措施尽快到位,逐步建立完善的现代财政国库管理体系。根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和国务院的有关要求,现对深化地方国库集中收付制度改革提出如下意见:
一、推进和深化国库集中支付改革
各地财政部门要全面推进国库集中支付改革,力争到2010年所有财政性资金全部纳入国库单一账户体系运行管理,各级预算单位全部实行国库集中支付制度。为此,省级财政要力争到2008年将改革实施到本级所有基层预算单位,并逐步将政府性基金、预算外资金等所有财政性资金纳入国库集中支付改革范围;同时,要加大推进力度,促进上级补助下级的专项资金逐步实行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力争到2008年,初步建立起专项转移支付资金国库集中支付基本框架和运行机制。地市级财政要力争到2008年将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改革推进到地市本级的所有基层预算单位,所有财政性资金都要纳入改革实施范围。在推进改革的同时,要进一步完善操作、健全制度、规范管理、提高效率,在保证财政资金安全的前提下,积极推行电子化操作方式,建立健全现代支付操作模式。
县级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改革总体要求是,结合本地特点,积极创造条件,稳步推进。鉴于县级的基础条件、管理情况、技术水平差异很大,县级改革不搞统一模式。具备条件的县,可加快步伐,按规范化要求尽快实行国库集中支付制度;采用会计集中核算模式或向国库集中支付转轨的县,按照以下三项要求逐步规范。一是坚持以国库单一账户体系为基础,将会计核算中心的财政性资金账户改为零余额账户,实行先支付后清算,不得将资金实拨到会计核算中心账户沉淀。二是对一些具备条件的县,应当加快从会计集中核算向国库集中支付制度转轨;尚不具备条件的县,可因地制宜,采取适宜的过渡性措施,做好国库集中支付与会计集中核算的衔接。三是省级财政国库部门要按照积极引导、创造条件、督促推进的要求,制定县级改革规划,明确步骤,加强宣传,做好培训,建立有效的督查机制,促进县级改革健康发展。
二、推进和深化国库集中收缴改革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国库集中收缴改革的重点,一是推进财税库银税收收入电子缴库横向联网,二是推进非税收入收缴管理改革。
各地财政部门要按照《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中国人民银行关于印发〈财税库银税收收入电子缴库横向联网实施方案〉的通知》(财库[2007]49号)和《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中国人民银行关于印发〈财税库银税收收入电子缴库横向联网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财库[2007]50号),抓好横向联网工作。税收收入实行电子缴库,财政、税务、人民银行国库网络实行横向联网,建立联网信息系统,实行税款信息共享。横向联网初期,可暂时采取纳税人应税信息和税款入库信息由人民银行按照规定当日传送财政部门的方式。随着横向联网工作的推进,在办理税收收入电子缴库时,税务部门应将应税信息同时发送人民银行国库和财政部门,人民银行国库应将税款入库信息同时发送税务部门和财政部门。横向联网涉及面广,情况复杂,应当先行试点,分步实施。财政部门是横向联网工作的牵头单位,要与税务部门、人民银行国库分工负责,共同抓好组织实施工作。
各地财政部门要按照统一规范、运行高效、监督有力的目标要求,全面推行非税收入国库集中收缴改革,力争到2010年,各地对所有非税收入实施收缴改革,并将改革推进到所有有非税收入的单位。省级财政要进一步完善收缴程序,强化票据监管,逐步将改革的资金范围扩大到所有非税收入;省以下财政要按照中央和本省改革的规范化要求有序进行,并不断扩大改革范围,深化改革级次,完善收缴程序。要妥善处理非税收入就地缴库与通过非税收缴系统的直接缴库、集中汇缴的关系。直接缴库和集中汇缴是非税收入收缴的主体方式,就地缴库是直接缴库的一种形式,适用于偶尔发生、没有明确规定执收单位、执收单位对信息反馈要求不高,以及涉及多级政府间分成且通过非税收入收缴系统实施难度较大的非税收入。对这类收入的名称和票据使用等方面,要逐步实现与非税收入收缴改革要求相统一。各地财政部门要在全面实施改革的基础上,加强非税收入收缴管理监督,完善非税收入收缴操作,提高非税收入收缴透明度,保证非税收入及时足额入库;要跟踪分析非税收入动态变化,为提高预算执行分析水平提供条件。
三、建立健全预算执行动态监控机制
各地财政国库部门要逐步建立以国库单一账户体系为基础、以信息化技术为支撑的预算执行动态监控机制。要按照完善现代国库管理制度改革和预算执行监控功能的要求,逐步拓展预算执行动态监控范围,建立健全财政国库内部监控机制,保障财政国库体系安全运行;要将外部监控范围逐步扩大到实施财政国库管理制度改革的所有资金和单位,以及上级政府补助下级政府的专项转移支付资金,保障财政资金规范运行。要逐步完善预算执行动态监控运行机制,以实时动态监控为重点,建立起综合核查、动态监控信息披露、监控检查通报、处理整改相配合的监控运行机制,大力提升预算执行动态监控水平,充分发挥预算执行动态监控机制的威慑作用。要建立预算执行动态监控分析报告制度,对财政国库运行进行综合分析,反映预算执行管理存在的问题和成因,为加强和完善预算执行管理提供监督反映机制。
四、研究推进国库现金管理
国库现金管理是现代国库管理制度的重要内容,各地财政国库部门应予高度重视。国库现金管理直接关系到财政资金的安全性、流动性,敏感性强,风险防范及管理要求高,因此,务必稳妥扎实进行。经国务院批准,中央于2006年进行了国库现金管理的实施操作。财政部将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研究制定地方国库现金管理的指导意见,规范和引导地方国库现金管理工作的开展。当前,要做好三个方面的基础工作。一是抓紧培养人才,为国库现金管理的运作做好人力资源储备。二是研究建立国库现金收支基础数据库,建立资金收支分析预测体系,研究国库现金余额变动规律,对国库现金流量进行准确预测。三是研究建立国库现金管理风险控制和披露机制,按照合理分工和相互制约的原则,建立后台、中台、前台相互监督制约的风险管理体系。
五、进一步规范银行账户管理
规范银行账户管理是完善国库单一账户体系、深化国库集中收付制度改革的关键环节。财政国库部门作为银行账户的主管机构应当高度重视并切实抓好银行账户规范管理工作。当前重点要抓好三方面工作,一是确定零余额账户的定位,二是研究将预算单位实有资金账户(住房改革、党费、工会经费专用存款账户除外,下同)纳入国库单一账户体系管理,三是加强和规范财政资金专户管理。各地财政部门要按照目前的零余额账户管理方式做好账户管理工作,财政部将抓紧与中国人民银行协商确定零余额账户定位问题。各地可结合本地实际情况,按照《财政国库管理制度改革方案》(财库〔2001〕24号)的要求,积极探索有效的管理办法,逐步将预算单位实有资金账户纳入国库单一账户体系管理。各地财政部门在加强预算单位银行账户管理的同时,要认真贯彻落实《财政部关于加强和规范财政资金专户管理的通知》(财办[2006]12号),扎实做好财政资金专户管理工作,财政资金专户尚未归口财政国库部门统一管理的地方,要妥善处理账户管理和业务管理的关系,尽快办理账户移交手续。要加大力度清理规范财政资金专户,能归并的尽可能予以归并,能撤销的尽可能撤销,并严格控制新开设财政资金专户,能够实行国库集中支付的财政资金不再开设财政资金专户。
六、积极推行公务卡制度
建立公务卡制度,有利于减少现金支付结算、提高支付透明度和加强监控管理,是完善国库集中收付制度的重要措施。近年来,随着国库集中收付制度改革的深化,公务卡的作用愈来愈引起各级财政部门的关注。许多地方财政部门进行了有益探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研究建立公务卡制度,加快推行公务卡要把握三个原则,一是财政资金在公务消费前应保留在国库单一账户体系之内,不得脱离国库单一账户体系。二是实行公务卡要有利于强化预算执行动态监控,不能削弱监控管理。三是公务卡的使用要方便操作,提高效率,减少预算单位工作量。
各地财政部门要高度重视、认真研究,加快推进公务卡制度的建立,力争到2010年全国省、市两级全面推行公务卡管理,有条件的县,也要研究推广使用公务卡,逐步减少预算单位的现金支付。要规范结算程序,提高结算效率,保证资金结算的安全性和准确性。要重点研究公务卡支出的监控问题,使财政部门和预算单位能够及时准确掌握公务卡的公务支付信息并实行有效的监控管理。要积极开发适合本地情况的银行卡公务结算软件系统,并与国库集中支付系统衔接,提高支付效率,满足银行卡支付管理需要和支付信息反馈要求。
七、推进财政直接支付的规范化管理
近年来,各地财政部门按照改革方案的要求,积极开展财政直接支付业务,通过有效的事前监督,使财政资金支付的安全性、规范性和有效性显著提高。但是,个别地方在办理财政直接支付业务过程中,出现一些操作不规范、对有关方面的职责定位不准确的问题,应引起高度重视。各地要按照国务院批准的《财政国库管理制度改革方案》(财库〔2001〕24号)规定的支付程序和职责分工,规范财政直接支付业务,坚持财政直接支付业务的规范化操作程序,不得擅自改变财政部门、人民银行、代理银行(商业银行,下同)等相关主体的职责和财政直接支付业务流程。财政部门负责审核财政直接支付申请,并按照规定程序向代理银行签发支付指令,通知代理银行付款;代理银行要按照委托代理协议,根据财政部门签发的支付指令,及时、准确、快捷地办理资金支付,并按规定与中国人民银行及时办理资金清算业务;中国人民银行负责按照财政部门签发的汇总清算通知书,审核代理银行资金清算申请,及时、准确地与代理银行办理资金清算工作,监督代理银行代理财政性资金支付的有关业务。
八、加强地方财政国库管理机构建设
国库集中收付制度改革综合性、政策性、业务性很强,要求国库管理的组织机构和人员配置必须与之相适应。随着改革的深入,2004年10月财政部对国库司和国库支付中心的内设机构、职能及工作流程、系统建设等进行了整合。实践证明,机构整合理顺了工作关系,优化了国库收付业务流程,提高了工作效率,为改革深入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各地要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加强财政国库管理机构建设,按照优化流程、提高效率的原则,加快理顺国库管理机构和国库支付执行机构的关系,有条件的地方,可予以整合,充分发挥人力资源优势,提高行政效率;目前整合有困难的,要坚持国库管理机构对国库支付执行机构的业务指导和监督,加强沟通协调,优化资金收付流程,确保工作效能和运行效率。
九、加强地方财政国库管理信息系统建设
各地财政国库部门要全面落实2006年全国财政系统金财工程建设座谈会精神,根据《财政部关于加快金财工程建设的实施意见》(财办[2006]45号)的要求,加强财政国库系统建设规划,加快信息系统建设步伐。各地财政国库部门原则上要继续统一使用财政部(金财办)组织开发的地方国库集中支付、非税收入收缴管理等系统,做好现有系统功能的扩展、国库总账系统的统一以及地方向中央分成有关非税系统的衔接工作。继续推动工资统发、非税收入收缴管理、政府采购管理、监控管理、财政决算等系统与国库总账系统的整合工作,待应用支撑平台成熟并逐步在地市级以上财政部门推广应用后,及时做好国库管理系统向平台的移植工作。各地财政国库部门要根据财政部关于规范财政业务基础数据的要求,对系统内相关业务编码进行规范,加快统一全国财政国库管理业务编码体系,实现中央地方非税收入分成信息的实时交换、全国收支信息及时汇总以及决算信息的及时生成。各地财政国库部门要与本地技术管理部门密切配合,建立健全财政国库管理系统的实施及日常维护队伍,保障国库改革与管理业务的顺利进行。